北宋哲宗時,司馬光受命主持朝政,為求行政革新,他命人在自宅廳堂前立了一塊榜示,大意如下:來訪諸親友,若發(fā)現(xiàn)國家施政有什么缺失,百姓有什么疾苦,可直接上奏朝廷。我將與有司商討后,擇其為良議者面圣,并遵圣裁辦理。若發(fā)現(xiàn)我本人有什么過失,或是辦事不周的地方,也請大家直接指教,或是以書面文字交予門吏后轉(zhuǎn)給我,我一定警惕自省,改正缺點。關(guān)于升遷調(diào)動、訴訟獄政等方面的問題,請向朝廷上奏,我們一定會研討相關(guān)具體措施,并落實執(zhí)行。至于光臨舍下,而非屬上述情事者,請勿提出來。榜示一出,一些想找司馬光拉關(guān)系或送禮辦事的人,就不好意思來登門了。 司馬光,陜州夏縣涑水鄉(xiāng)(今山西運城市)人,北宋政治家、史學(xué)家、文學(xué)家。童年時代的司馬光就以遇事沉著冷靜、機智勇敢出名,“司馬光砸缸”的故事廣為流傳。為官后的司馬光,歷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為人溫良謙恭、剛正不阿,做事用功勤奮“躬親庶務(wù),不舍晝夜”“日力不足,繼之以夜”。王安石變法以后,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,主持編纂了中國史學(xué)的不朽巨著《資治通鑒》。 司馬光為官近四十年,位高權(quán)重,卻性情淡泊,不喜奢華,且反對宮中宴飲和賞賜之風(fēng)。宋嘉祐六年(1061年),司馬光上書《論宴飲狀》,懇請皇帝為民著想,悉罷飲宴。宋嘉裕八年(1063年)三月,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余萬,珍寶、絲綢無數(shù),但司馬光不為所動。 司馬光一生清廉簡樸,婚后三十余年,與妻子相依為命。司馬光的妻子張夫人終身沒有生育,但他并未放在心上,也沒有想過要納妾生子,而是把哥哥司馬旦的兒子司馬康作為養(yǎng)子撫養(yǎng)。張夫人幾次設(shè)法為他納妾,都被司馬光拒絕了?!端问贰に抉R光傳》記載:司馬光在洛陽有薄田三頃,妻子去世后,清貧的司馬光拿不出給妻子辦理喪事的錢,只好賣掉土地作為亡妻喪葬的費用。 司馬光一輩子吃粗茶淡飯,穿普通衣服,一直到死。他年老體弱時,其友劉賢良擬用五十萬錢買一婢女,供其使喚,司馬光婉言拒之,他說:“吾幾十年來,食不敢常有肉,衣不敢有純帛,多穿麻葛粗布,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?”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《資治通鑒》時,他的簡陋居所既是他的寓所,也是《資治通鑒》書局所在地,那里環(huán)境清幽,格調(diào)簡素。正如他在《進資治通鑒表》中所說:“臣今筋骨瘤瘁,目視昏近,齒牙無幾,神識衰耗,旋踵而忘。臣之精力,盡于此書?!彼抉R光在此期間為編纂《資治通鑒》付出了畢生的精力,成書兩年后便積勞而逝。 對于司馬光的為人,南宋學(xué)者朱熹曾評論說:“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于天性,其好學(xué)如饑渴之嗜飲食,于財利紛華如惡惡臭;誠心自然,天下信之。退居于洛,往來陜洛間,皆化其德,師其學(xué),法其儉。有不善曰:君實得無知乎!博學(xué)無所不通。” (本文摘選自圖書《畫說廉政》) 來源:山西省圖書館宣傳推廣部 |